香山脚下京城首开露天爵士音乐节先河

作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开路先锋,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在将近12年的时间里,不仅种得桃李满园,而且先后成功地面向大众推出了“迷笛摇滚音乐节”和“迷笛爵士音乐节”,无论在探索现代音乐教育方面,还是在尝试以露天音乐节的形式普及和推广现代音乐方面,都已鲜明地展现出领先一步的姿态。

今年5月中旬的那个周末,香山脚下占地30亩的“MIDI”校园内,曾经火爆异常的摇滚现场悄然地被韵致独具的爵士现场取代,两天的时间里有15支活跃于京城的城市爵士乐队和2支“MIDI”学生爵士乐队轮番登台演出,尽情挥洒爵士音乐的无限风格和魅力。

据本次露天爵士音乐节组委会粗略估算,每天来到爵士音乐节现场的观众人数大约在1000人左右,没有出现前些年摇滚音乐节那样的校园内乐迷爆满的盛况,也没有因为该音乐节是低调推出而遭到令人灰心的冷遇,初夏时节的爵士音乐节现场渐渐地散发出休闲娱乐的节日气息,而沉醉于“绿草熏风”和“曼妙音符”之中的又何止是尽兴的中外乐手,更有搭调的观众和玩耍的孩童……

然而,“2005北京迷笛爵士音乐节”组委会核心成员之外的任何人恐怕并不了解,这个事后被方方面面认可的露天爵士音乐节竟是在极其仓促的情况下运作成功的,虽然没有一分钱商业赞助的支持,但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对话迷笛爵士音乐节组委会核心成员

组委会的6位核心成员之中有5位是京城爵士圈内的“精英人物”,刘元当选为主席,孔宏伟和金浩担任副主席,黄勇担当秘书长,夏佳和张帆作为艺术总监分头负责把关节目质量和现场音乐制作,只有张帆并非是爵士音乐人,但这位“MIDI”校长具有连续5年运作露天摇滚音乐节的经验,这次露天爵士音乐节的推出显然与他们共同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一起去走近他们,听听他们事后各自的评点和评说。

◎◎◎◎◎◎◎◎◎◎◎◎◎◎◎◎◎◎◎◎◎◎◎◎◎◎◎◎◎◎◎◎◎◎◎◎◎◎◎◎◎◎◎◎◎

记者:当初要办这个露天爵士音乐节到底是谁的主意?听说是你主动去找的张帆?

黄勇:大概是3月份的时候,正好有一天我们碰到一起了,我说校长咱们是不是应该做一个爵士音乐节,他说行啊,5月份看看吧,其实就是特别轻松把这件事儿给说了。

记者:这次爵士节的宣传没有做得特别充分是什么原因?

黄勇:这次是相对低调些,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宣传。组委会成员坐下来一起聊这个事之前,就我们俩交头接耳说了两句,我非常坚持做这件事,所以说大家真正坐在一起正儿八经地说要办这件事儿,到爵士节结束可能就三个礼拜。

记者:所有69名参加演出的中外乐手是没有报酬的吧?

黄勇:我跟大家都打招呼了,这是我们大家集体的一个节日,我跟每个乐队打电话都这么说的,我说不用看在我黄勇或谁的面子上,这件事大家来做是件好事,结果大家什么都没说就都来了,我说如果明年再做,一旦我们第八日传播能够拉到赞助,我们肯定会给大家这个辛苦钱。我的原则就是不论谁的动机或者任何人的目的都先抛开,做才是真的。

记者: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目前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黄勇:我觉得虽然我那两天看得心潮澎湃,实际上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也就是这样,不疼不痒的,将来也会是这样,我个人并不希望爵士乐变成一种时尚名词,或者爵士乐成为媒体追踪炒作的东西。

记者:中国本土爵士乐手的分布大致是怎样的?中国目前到底有多少本土爵士乐手呢?

黄勇: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回答的问题,我们讲话应该客观,有些酒店大堂里也有一些本土爵士乐手在演奏爵士乐,甭管人家水平低不低,人家就是为了演奏爵士乐去挣钱,人家也是在演出爵士乐,哪怕就是一粒米也应该添进这口锅里,所以爵士乐手的人数不太好说,但是精英人物,大部分好的爵士音乐家集中在北京,还有一部分在上海,上海的现状就是外籍的爵士音乐家比较多。

记者:据说你的“北京第八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4月份才开张,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这个露天爵士音乐节,你们投资方是不是赔了?

黄勇:应该是赔了,这跟我们正常预期的结果差不多。实际上,我们第八日传播和迷笛学校都有共同的投入,我们早已心知肚明了,就是先投,咱们低调做没关系,本身我们就不是想靠这个音乐节来挣钱,明摆着大家都是兴趣所致,我们这些人就是想运作这么个事儿,高高兴兴地做一个有档次的节日。我去年的时候就在圈里跟大家大放厥词,就是说在我们国家往前迈进的过程里,我们都宣传北京是现代化的大都市,那么它就要在艺术上获得全面发展,我们要有画廊、博物馆和各种各样的音乐节,对北京来说一个爵士节是不够的,应该一年要有10个类似的音乐节,应该百花齐放什么样的音乐都要有,具体谁来做这件事儿呢,政府都在忙政府的事儿,那咱们音乐家就自己做,这种事儿只要不把家底赔进去就做。

记者:你对这次露天爵士音乐节有怎样的综合评价?

黄勇:我们本土的爵士原创音乐的水平之高是我们之前没有想象到的。这次爵士节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我们认识到了我们本土的音乐家在爵士乐发展上已经走到原创阶段了,几乎都是作品了,并且是相当有水准的作品,这两天虽然特别累,但是我特别高兴,我们这些本土的音乐家,我们的作品和我们的演奏,从各方面全方位综合评价的话,我们拉到国外去参加爵士节,那绝对是相当有能力的。那天我在台下跟梁和平聊天,他对这次爵士节也给予了极其高度的肯定,他认为我们本土的爵士乐手的整体水平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爵士节得到一个印证。

◎◎◎◎◎◎◎◎◎◎◎◎◎◎◎◎◎◎◎◎◎◎◎◎◎◎◎◎◎◎◎◎◎◎◎◎◎◎◎◎◎◎◎◎◎

记者:这次爵士节没有拉到商业赞助的大致原因是什么?

张帆:这次由于我们申报活动报批的环节上比较仓促,获得审批后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招商工作,所以这次活动就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关键是我们这次没能来得及去拉商业赞助,所以不能说成是我们去拉商业赞助没拉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拉商业赞助。

记者:这次办这个爵士节你的学校作为其中之一的投资方赔了一些吧?

张帆:这个不能说赔赚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儿,我们开始就没打算赚钱,因为是第一次举办露天爵士音乐节,可以说赔得不狠,因为这次省钱就省在是学校自己的场地,不用支付场地租金,如果有场地租金的话就非常贵了。

记者:国外有各种各样的音乐节,有学校直接承办的音乐节吗?你的学校承办音乐节会不会给人留下不务正业的印象?

张帆:国外有学校直接承办的音乐节,丹麦的节奏音乐学院(Rhythmic Music Conservatory,RMC)是欧洲最好的爵士音乐学院,每年也在校园里举办这种音乐节,学院本身要参与和制作一些爵士音乐的活动。而且是这样,不是我们不务正业,如果有更好的演出公司做的话,那我们宁可就协助它们,但是现在只能是这样,所以人家就说了,不是演出公司的单位做了最好的演出了。我们学校也不是不务正业,只能说是我们学校多条腿走路吧,也是一种文化互补,因为我们一方面搞教育,另一方面就是把我们这么多丰富的资源充分地展示出来,我们的音乐制作团队都是很有经验的。

记者:你们校园最多可容纳多少观众?爵士节到场观众的人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张帆:最多可以容纳3000人。爵士节两天的时间里每天售票大约在500张左右,赠票大约也在500张左右,因为在校的学生有260人,他们都是不用买票的,所以每天的人流量应该在1000人左右,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今年的人数相对来说是比较舒服的,如果人数超过了3000,我们就要想办法出去办。

记者:你本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爵士乐的呢?

张帆:我是办学校之后才喜欢上爵士乐的,从93年开始就有“北京国际爵士乐集萃”的活动了,每年都有十多支乐队来学校授课交流,所以我们老听爵士乐,也逐渐喜欢上了爵士乐。

记者:爵士乐流派众多风格多样,发展至今似乎并没有一个确切定义,不同的人或许会有各自不同的定义,你对爵士乐有怎样的理解或者是怎样的定义呢?

张帆:其实就像这次爵士节的主题概括的那样,它是一种变化与和谐的音乐,爵士乐有着非常多的变化,但又能达到一个和谐的结果。爵士乐的特点比较鲜明,其一就是爵士和声进行从变化,从紧张度一直到解决,一直到和谐,然后从和谐再开始紧张,再延伸,然后再进行各种变化,再解决,达到再和谐,永远是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解决;其二是多元丰富的节奏,它融入了非洲打击乐的节奏、美国布鲁斯三连音的节奏和德国最早的军乐的军鼓节奏;其三是呼唤与应答的音乐结构;其四是即兴演奏,乐队一定要按照固定的和声进行即兴演奏。

记者:你的学校平均每届能够培养出多少玩爵士乐的学生?

张帆:我们二年级的学生都要学爵士乐,所以说我们的学生多少都会玩点儿爵士,那种玩儿得特别好的大概占每届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摩登泡泡”的成员中至少有两人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

记者:你觉得这次操办的爵士节令各方面都满意吗?

张帆:大家都特别满意,就是任何一方都满意,包括有很多国外的朋友,有很多使馆的朋友到场,这个氛围特别舒服,非常的人性化和人文化,音乐非常美,大家非常放松,包括我们海淀分局大型活动处的警官和香山地区派出所的所长,在现场我们一起聊天,他们也觉得特别舒服,他们说这种活动今后肯定要支持,让我们明年提早报批,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预热宣传时间了。

记者:这次露天爵士节与去年在国际雕塑公园举办的露天摇滚节相比,现场音乐的制作水准是否提高了一些?

张帆:肯定是一年会比一年好,今年爵士节的音乐制作请的是中国监听调音师阿刚负责整体协调还有英国和丹麦的主扩调音师以及澳大利亚的现场录音师,我们这个团队现场音乐制作得特别好。今年10月的摇滚节,若能拉到赞助的话,我们会把钱全部投在现场的音乐制作上,肯定是要在这方面尽可能追求完美。

记者:这样的露天爵士音乐节再往下办应该比较有信心吧?

张帆:我觉得我这个人运气特别好,我们听天气预报,一直是说星期天傍晚要下雨,结果爵士节结束了也没下,拖到周一下了一场大雨,老天保佑,所以这次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地利就是在我们自己的校园里,人和就是所有的爵士音乐家和迷笛的工作人员,我们都是一条心,就是想把这个事情搞起来,大家一起群策群力,包括组委会的6个成员都特别团结,明年应该没有问题,明年肯定办,因为已经有赞助商在跟我们谈了,是国外非常好的著名乐器公司,明年要跟我们合作。

◎◎◎◎◎◎◎◎◎◎◎◎◎◎◎◎◎◎◎◎◎◎◎◎◎◎◎◎◎◎◎◎◎◎◎◎◎◎◎◎◎◎◎◎◎

记者:你们举办爵士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夏佳:参加这个活动并不一定非得是要去听爵士乐或者是特别懂爵士才去,其实这个活动就是一个娱乐活动,有很多人聚在一起,可以放松地喝酒聊天晒太阳,然后才是听音乐,那样的话就达到了我们想要的那种目的,我们并不是说要找一帮人坐在那儿听爵士。我们的想法很简单,我们预想到了肯定不会有太多的观众,因为我们的宣传做得特别着急,基本上等于没有什么宣传,因为非常地仓促,所以我们想得最多的是怎样把节目顺顺利利地演下来,主要是在节目的质量上考虑得更多一些。

记者:当时在选择参演乐队方面你们大致是怎样考虑的?

夏佳:一开始我们设想没有那么多乐队,所以说我们觉得能想到的认得的人都应该来参加,当时就是这么想的,所以这次就基本上囊括了北京爵士圈里的这些人。

记者:你们有没有考虑过邀请上海的乐手或其它城市的乐手来参加爵士节?

夏佳:我们唯一没有考虑的就是其它城市的,其实是很希望能有其它城市的乐手跟我们一起参加这些活动,确实这次是太仓促了。

记者:这次爵士节你在节目的安排上遇到什么麻烦吗?

夏佳:这次我安排的一些节目,有一些其它客观的考虑,我要考虑到乐手的时间,还有就是舞台上的考虑,因为以往的经验就是做这种演出要不断地换乐队,一天大概要有10个小时的演出,对音响构成的压力特别大,制作团队要应对这么多乐队,全是不同的编制,所以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所以我的节目安排很多是从这方面考虑的。

记者:你觉得这个露天爵士音乐节过得满意吗?

夏佳:我们都觉得还是挺不错的,就算是比较成功的。一方面是在节目方面,觉得比预期的好。一开始设想好像没有这么多乐队,但是联系的过程中就发现北京还是有挺多乐队的,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新成立的乐队,也就是说比我们预期所想的好,我们看到了更多风格的爵士音乐,我觉得这个是挺不错的。另一方面就是对观众的设想,在北京真正的室外爵士乐的活动在我的印象中这应该算是第一次,因为这是个娱乐活动,当时设想就是在咱们国内这种活动很少,所以大家其实还不太懂得怎么去娱乐,我们担心这种活动比较少,大家会觉得拘束,不知道该怎么玩儿,第一天观众确实挺拘束的,但是第二天我觉得就好多了,也是因为来了不少外国人,很多人带来毯子在草地上躺着或坐着,还带来一些小东西在那儿玩儿。

记者:你对本土乐手的原创和即兴能力有怎样的评价?你对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有信心吗?这次露天爵士音乐节是不是令你看到了一点儿希望?

夏佳:我觉得这点是非常出乎我预料的,我觉得最明显的一件事就是这个质量水准,以往有的爵士节就是看那些国际上来的乐手,国内的乐手只是以参与为主,以前每届“北京国际爵士乐集萃”我们都参加,但是这次就全是国内的这些乐队,作为这个活动来讲,就是作为这种音乐的娱乐性来讲,完全可以继续做下去,所以我觉得我们下次再办这个活动的话,还要以国内的乐手为主,我对本土乐手的水平有信心,其实我觉得希望是怎么都是有的,就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

◎◎◎◎◎◎◎◎◎◎◎◎◎◎◎◎◎◎◎◎◎◎◎◎◎◎◎◎◎◎◎◎◎◎◎◎◎◎◎◎◎◎◎◎◎

记者:你的金浩网站在发布这次露天爵士音乐节消息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说只有在你的网站上才看到了完整的节目单。你的网站是何时开通的,为什么会想到要办这样一个网站?网站今后大致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金浩:网站是去年11月底开通的,我这个网站应该是爵士音乐人办的一个网站,当时办这个网站就是觉得爵士乐应该有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然后让更多的人了解爵士乐,其实我的网站主要是让大家知道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而其它的爵士网站在告诉人们什么是爵士乐,国外的爵士乐是什么样的,以及关于爵士乐的一些动态信息,但是没有人像我们这样在做国内的。

记者:参加这次露天爵士音乐节的乐队里似乎有摇滚人的身影,他们参加爵士乐队和摇滚乐队的演出活动,国外也是这样的情况吗?你本人参加过摇滚乐队吗?

金浩:我不太了解国外的情况,但是有些爵士乐手会被流行音乐聘请,也会被摇滚乐队聘请,最典型的就是英国的Sting乐队,原来的那些乐手都是玩儿爵士乐的,我自己也曾经参加过摇滚乐队。

记者:你原来学的专业是什么?你吹奏萨克斯是怎样学的?你为什么会喜欢爵士乐呢?

金浩:我原来在天津音乐学院学的是单簧管。我的启蒙老师是刘元,后来就差不多就是自学了,其实中国的萨克斯乐手差不多都是自学的,因为没有一个学校里有这个专业。我觉得爵士乐是一种可以不断变化的音乐,这是最让我喜欢的地方,而且它还可以演奏你自己的感受,因为它有很多即兴的成分在里边,这是我最喜欢的。

记者:参加这次露天爵士音乐节你有什么特殊的感受?

金浩:我觉得特别好,因为是第一次北京的爵士音乐人主动地走在前边而不是被动的。因为在其它音乐节上本土的乐队上去的机会不是很多,这次就不一样了,本土的三代爵士乐手都参加了,我觉得是整体地能看到各个时代里的爵士乐,说明爵士乐的存在有了一个延续,看到三代都有人一直在做爵士乐,所以我觉得这个爵士乐只要是存在就会发展。

◎◎◎◎◎◎◎◎◎◎◎◎◎◎◎◎◎◎◎◎◎◎◎◎◎◎◎◎◎◎◎◎◎◎◎◎◎◎◎◎◎◎◎◎◎

记者:你对这次爵士节的总体评价是什么?

孔宏伟:办完了就是胜利,就是成功了!在张帆那个地方办,我觉得真的不错,给我吃一惊,中国的爵士节往后就应该这么办,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记者:你觉得这次爵士节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吗?

孔宏伟:这次音乐节有一个弊病就是好的乐手上台的机会太多了,这是一个大的弊病,如果要让这个音乐有所发展就要给孩子们一些上舞台的机会,这或许对他们一生都是很大的刺激。

记者:本土乐手在爵士乐的原创方面有进步吗?

孔宏伟:原创有些值得人高兴的地方,但是我觉得一定要搞出自己的爵士乐语言,而形成自己的语言是最难的。

记者:在中国音乐学院任教,你是否了解学生们对爵士乐的兴趣有多大?

孔宏伟:学生们对现代音乐的需求量太大了,他们比较想学现代音乐,而且对即兴演奏这种东西特别感兴趣,肯定不是说谁想压住就压得住的。

记者: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目前都没有开设爵士系或爵士专业,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孔宏伟:因为爵士音乐的问题太大,有些东西跟传统的比较冲突,你要做这个东西,就对古典音乐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如果把爵士乐的教学当成一个科目去做的话,向国家教委申请你就要具备几年的教学经验,而且是要像古典音乐那样有一套教学体系。

◎◎◎◎◎◎◎◎◎◎◎◎◎◎◎◎◎◎◎◎◎◎◎◎◎◎◎◎◎◎◎◎◎◎◎◎◎◎◎◎◎◎◎◎◎

记者:你对这次露天爵士音乐节的结果还算满意吧?

刘元:我觉得这么短的时间能弄成这样就不易了,我觉得应该还是怀着鼓励的心情。第一次做基本上比较顺利,效果比我们预想得要好,应该给予肯定,我们觉得都挺满意的,因为这是第一次在一个学校里边,我觉得就挺不错了。

记者:你对这次露天爵士音乐节基本持肯定态度,你认为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呢?

刘元:这个爵士音乐节的框架或者说形式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要抓制作质量和规范性,这是我们中国所有做演艺的最缺乏的,也就是说要不断提高爵士节的制作管理水平,这个制作管理水平包括了很多内容,比如商业运作和广告宣传,也就是说音乐节的前期后期以及中间的所有环节都包括了。我发现我现在也比较看中形式了,形式上的东西一般不被很多人看好,都认为它是虚的,但是我觉得形式做好了跟内容是一样的,规范性也有形式上的东西,我们现在如果连形式也做不好的话,内容就更甭提了,那等于说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提高爵士节的制作管理水准应该成为主办方永远要去追求的一个东西。

记者: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是否正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情境之中呢?

刘元:不尴尬,为什么不尴尬,因为它不是一个流行音乐,它是一个传统性的音乐了,就像古典音乐一样。听爵士乐是需要一定欣赏能力的,你把它归在这个流行的市场去竞争,都想当明星那是不对的,所以说应该了解爵士音乐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你得有个概念,要是像推广流行音乐那样推广爵士乐是不对的,那就有点不严肃了。

记者:我们本土爵士乐的发展有什么特征?本土爵士乐手已经到达了一种什么水准?

刘元:整体来说中国爵士乐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有一些音乐家朝着职业的水平已经看齐了,有这个苗头了,我觉得我这么说比较准确,但是你说是不是职业的,这个没有标准,但是我觉得现在我们北京爵士音乐家的水平真的提高得挺快的,而且经过这十几年的努力,这些人我觉得都是不错的,达到了接近爵士这个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水平,可以说我们真的有本土的偏职业一些的爵士音乐家了。

记者:你说的初级阶段指的是什么?中国要在这个初级阶段走多久?

刘元:我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一个事物的,我所说的初级阶段是大环境下的初级阶段,我们不能说我们已经真正行了不错了,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把这个初级阶段延长,现在这个阶段是打基础的时间,至少还需要20-30年,甚至50年,基础教育做得很好的话,我们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有相当数量的爵士音乐家,怎么就不会出几个出类拔萃水平更高的爵士音乐家呢,若有这样的基数是不可能不出现的。所以说我们现有的爵士乐手在生存的过程当中,别忘了发展自己,发展朋友,发展年轻人,别忘了传承这个东西。□

采撷辑录/苗红(中国特稿社 CHINA FEATURES)2005-6-8